肝癌在全球的發(fā)病率位居男性癌癥第五位、女性癌癥第七位,約占所有癌癥患者的7%,是所有癌癥死亡中的第三大致死原因。肝細胞癌(HCC)在肝葉的干細胞發(fā)生,最為常見,占原發(fā)性肝癌的85%-90%。
統(tǒng)計資料顯示,肝癌每年全球發(fā)病人數約84萬,死亡人數超過78萬。中國最新的肝癌數據顯示,發(fā)病人數46.6萬,死亡人數42.2萬。在近日召開的2018CSCO東方腫瘤精準醫(yī)學論壇上,中國肝癌治療領域的權威專家、解放軍八一醫(yī)院秦叔逵教授指出,這意味著,無論是發(fā)病率還是死亡率,中國患者人數超過了全球的一半以上。
中國肝癌高發(fā)于東南及沿海地區(qū),常見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黃曲霉素、飲水污染、酒精、肝硬化、性激素、亞硝胺類物質、微量元素等都與肝癌發(fā)病相關,其中約有10%-25%的慢性乙肝患者最終可轉化為肝硬化或原發(fā)性肝癌;約有15%-30%的慢性丙肝患者會發(fā)展為肝硬化,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HBV感染后發(fā)展至肝細胞癌的平均時間為20~40年,HCV感染后發(fā)展至肝細胞癌的平均時間為20年左右。
肝癌早期并沒有什么特異性癥狀,大多數人沒有任何的表現,只有少數的會出現右上腹的不適以及腹脹,食欲不振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中晚期肝癌患者可能出現肝 臟,脾 臟腫大;腹部腫脹,疼痛,有腹部積水及出現黃疸等。
常規(guī)的肝癌臨床治療手段包括手術(肝癌切除和肝移植)、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TACE)、局部消融治療(包括射頻、微波、冷凍、無水酒精注射等)、放射治療、系統(tǒng)的化療和分子靶向治療以及最近幾年興起的免疫腫瘤治療(尚未在中國大陸獲批)。
秦叔逵教授告訴醫(yī)藥魔方記者,中國肝癌患者當前診療條件下的5年生存率只有12.5%左右。與歐美國家相比,中國肝癌無論在發(fā)病的原因、流行病學特征、臨床表現還是在治療策略方面都明顯不同,肝癌是中國特色的癌癥,用專業(yè)術語說就是具有“高度異質性”。
1、免疫治療為肝癌患者帶來更多選擇
免疫腫瘤治療(I-O)是目前腫瘤免疫治療的前沿和熱點,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和共刺激激動劑。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目前國際上腫瘤免疫治療的主要研究方向,國外已有藥物上市的PD-1/PD-L1抑制劑、CTLA-4單克隆抗體均屬于此類。這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成功開發(fā)豐富了腫瘤臨床治療手段,為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
2017年9月,百時美施貴寶的PD-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通過快速通道,被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之前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的肝細胞癌(HCC)患者。
今年6月15日,納武利尤單抗以肺癌二線治療適應癥在中國率先獲批上市,開啟了中國免疫治療時代。對于中國的另一高發(fā)癌癥——肝癌,納武利尤單抗等免疫腫瘤治療藥物能否快馬加鞭,早日造福中國肝癌患者?
秦叔逵教授對此回應,免疫療法毋庸置疑將成為肝癌治療的主流趨勢。特別是從納武利尤單抗的CheckMate 040的里程碑結果公布開始,短短3年多的時間,在晚期肝癌的藥物治療發(fā)展上,超過了過去30年的總和,進步非常巨大。
2、CheckMate 040叩開晚期肝癌免疫治療大門
2017年9月,美國FDA基于CheckMate 040試驗數據批準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用于二線治療肝細胞癌患者。今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發(fā)布的肝細胞癌(HCC)的診斷、治療和隨訪指南中,納武利尤單抗已成為唯一被推薦用于HCC一線治療的PD-1抑制劑。
“從2015年ASCO會議報告到現在,幾乎每一個大會,歐洲的、亞洲的、中國的臨床大會,都會談到該項研究相關的情況,因為它是肝癌領域免疫腫瘤治療的典范。”秦叔逵教授堅信,“由于CheckMate 040依舊在不斷地隨訪和觀察受試患者的長期生存情況,因此這個研究可謂經久不息。”
今年9月的CSCO大會上,中國專家對CheckMate 040亞洲隊列數據結果進行了口頭報告。數據顯示:試驗納入了85例亞洲患者,其中中國患者占亞洲人群的53%。亞洲人群有更高的肝外轉移、更多的乙肝感染、且接受了更多的/既往治療。但接受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治療后,中位總生存期為14.9月(乙肝感染14.8月,丙肝感染14.8月);24月的生存率為34.5%(乙肝感染34%),療效評價為穩(wěn)定的患者中位總生存期達17.5月??傮w而言,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的亞洲人群和ITT人群的治療反應和生存率是相當的,1/3亞洲患者生存超過2年。
“這項臨床試驗研究,叩開了晚期肝癌免疫治療的大門。亞洲數據也說明我們的患者長期生存數據和全球患者無差別,療效顯著持續(xù),總生存獲益趨勢向好,安全性可控。免疫腫瘤治療藥物應用于中國肝癌患者指日可待。”秦叔逵教授稱。
3、中外治療有差異 二線推薦無爭議
雖然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被批準用于治療肝癌,不過尚未在中國大陸獲批肝癌適應癥。作為CSCO原發(fā)性肝癌診療指南的編委,鑒于CheckMate 040試驗數據中國患者的臨床數據,秦叔逵教授表示,CSCO指南已經將I-O治療推薦為原發(fā)性肝癌診療的二線用藥,毫無爭議。
當記者問及何時會將I-O治療推薦為原發(fā)性肝癌診療的一線用藥時,秦叔逵教授則表示,“作為研究者,我們十分重視肝癌的高異質性。鑒于國情、社情、人種和疾病的高度異質性等多方面的考慮,我認為中國肝癌的診斷治療,不能完全的照搬國外。倘若將I-O治療推薦為原發(fā)性肝癌診療的一線用藥,還需要更多中國患者與肝癌相關的臨床試驗數據做支撐。”
4、堅定看好肝癌免疫治療前景
眾所周知,肺癌的治療方案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從化療、分子靶向到免疫治療,通過分子分型來指導患者用藥,基本達到了精準醫(yī)學的階段。
然而肝癌分子發(fā)病機制復雜,沒有確切的治療靶點,導致了除抗血管生成之外的很多肝癌靶向藥物開發(fā)都遭遇失敗。索拉非尼之后,肝癌的靶向藥物開發(fā)多年沒有進展,近年獲批的瑞戈非尼、侖伐替尼也同樣是抗血管生成的機制。
“肝癌到今天沒有目前分子分型,到現在為止,找不到一個驅動基因。”秦叔逵教授略有所思,“從肝癌既往的5年生存率來看,過去治療的有效率太低了。但是這幾年,我們從系統(tǒng)化療到分子靶向治療再到免疫治療,從各種不同階段的組合,到各種治療手段聯(lián)合的方式,使得肝癌治療有了很大的進步。”
“尤其是腫瘤免疫療法聯(lián)合其他療法已經成為了主流,”他進一步闡釋,“到2018年為止,全球有2250項PD-1抑制劑的研究。PD-L1抑制劑的研究在一些循證醫(yī)學著名的網站上進行注冊,其中1716項是聯(lián)合治療,所有我們想到的研究都已經開展了。”
采訪的最后,秦叔逵教授表示:“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肝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是免疫腫瘤治療聯(lián)合大分子靶向藥物、小分子靶向藥物,也可以聯(lián)合不同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還有包括和化療、放療的聯(lián)合和手術的聯(lián)合等等,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實現延長患者壽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