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璺?,COPD)的藥物治療主要依賴可調節(jié)氣道平滑肌的支氣管擴張劑,而使用最多為毒蕈堿乙酰膽堿受體(mAChRs)拮抗劑和β2腎上腺素能受體(ADRB2)激動劑。這兩靶點分別與氣道平滑肌的收縮和擴張有關。但近年來隨著抗炎策略興起,相關靶點以及相應的小分子藥物也有涌現,本文主要結合最新文獻《Targeted Treatments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UsingLow-Molecular-Weight Drugs (LMWDs)》來梳理用于治療靶向炎癥介質的小分子藥物的研發(fā)情況。
COPD抗炎策略中的潛在靶點
COPD的特征在于氣道有復雜的慢性炎癥,因此消除炎癥成為治療COPD最直接的方法。當呼吸道被外部刺激物感染時,會通過激活氣道免疫細胞(包括上皮細胞、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粒細胞)來啟動先天免疫應答。在這個過程中,炎癥細胞激活的重要媒介是氧化應激,同時釋放的趨化因子也非常重要。趨化因子可吸引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同時激活適應性免疫,這會導致中性粒細胞炎癥進一步增強。所有活化細胞,包括上皮細胞、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等,都會促進炎癥介質的釋放,而其中一些特定的炎癥介質,如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受體、脂質介質和炎性體以及氧化應激,是COPD相關炎癥治療的潛在靶點。這一過程中所釋放的蛋白酶,如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NE)、蛋白酶3、組織蛋白酶和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可直接導致肺損傷,如肺氣腫和粘液分泌過多。因此,針對蛋白酶的COPD治療方法也是可用的。
磷酸二酯酶(PDEs)參與腺苷-3',5'-環(huán)磷酸(cAMP)信號傳導的調節(jié),在炎癥介質的釋放中發(fā)揮作用,特別是PDE4,其在中性粒細胞、T細胞和巨噬細胞中有表達,PDE4抑制劑可以降低炎癥細胞的活性,因此PDE4是廣譜抗炎藥物開發(fā)的主要靶點。炎癥基因可受多種激酶或表觀遺傳機制的調控,因此激酶抑制或表觀遺傳調節(jié)可以用于抑制炎癥。磷酸肌醇3-激酶δ(PI3Kδ)和表觀遺傳調節(jié)劑可用于逆轉皮質類固醇治療炎癥的耐藥性。COPD患者肺中的腺苷水平會增加,腺苷信號傳導在慢性氣道炎癥中起病理生理作用,并且腺苷受體表達于炎癥細胞表面。因此,靶向腺苷受體的藥物可能是一種有效的COPD療法。
小氣道纖維化常伴有慢性炎癥和慢性阻塞性細支氣管炎,預防纖維化是抑制炎癥的必要手段。小氣道纖維化是由成纖維細胞激活引起的,成纖維細胞由纖維化介質如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和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介導。這些從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中釋放出來的纖維化介質,也是COPD治療的潛在靶點。
抗炎策略中靶向炎癥介質的小分子藥物
靶向炎癥介質的小分子藥物主要有以下幾類:細胞因子抑制劑和趨化因子受體拮抗劑;含有NOD-、LRR-和pyrin結構域的3(NLRP3)炎性體抑制劑;白三烯B4(LTB4)受體拮抗劑和LTB4合成調節(jié)劑。
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對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使得他們可作為炎性氣道疾病的治療的重要靶標,但小分子細胞因子抑制劑非常少見。至于趨化因子受體拮抗劑,最為常見的是CXC-趨化因子受體2(CXCR2)拮抗劑。外部刺激物,如香煙煙霧和活性氧(ROS),會刺激氣道上皮細胞釋放CXC-趨化因子配體1(CXCL1)、CXCL5、CXCL8和促炎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TNF),CXCL1、CXCL5和CXCL8可通過作用于CXC-趨化因子受體2(CXCR2)而吸引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讓炎癥進一步增強,但大部分CXCR2拮抗劑的臨床研究也已終止,且這一領域大部分為阿斯利康研發(fā)的,AZD-5069曾對COPD開展臨床二期研究,已于2011年完成,可后未見更多進展,更多的是用于頭頸癌的研究,而默沙東的Navarixin針對COPD也曾進入臨床二期,但在2018年12月時顯示已終止。
NLRP3炎性體抑制劑,其實是間接阻斷細胞因子IL-1β和IL-18的炎癥作用。理論上,阻斷NLRP3可抑制NLRP3炎性體的藥理作用,但目前這一靶點藥物針對COPD開展的臨床研究非常有限,僅幾個報道與COPD相關,如MCC950、auranofin、TAK-242、bromoxone。
促炎介質LTB4是由5-脂氧合酶(5-LO)和白三烯A4(LTA4)水解酶的活化產生,是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化因子,通過與受體BLT1和BLT2結合,在多種炎癥細胞的募集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多種炎癥性疾病,包括COPD,均與LTB4水平升高有關。因此,通過抑制5-LO、5-LO激活蛋白(FLAP)和LTA4水解酶或通過拮抗LTB4受體來調節(jié)LTB4的生物合成是COPD的潛在治療策略。但這些抑制劑用于治療COPD要么缺乏臨床研究,結果不容樂觀,大都狀態(tài)為終止。其中小野制藥研發(fā)的Gemilukast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曾進入臨床二期,但自從2014年后并無更多進展,也未曾開展COPD的研究。值得慶幸的是還有5-LO 抑制劑TA-270用于治療哮喘和COPD還處于臨床二期研究中。
小 結
由上梳理發(fā)現,在COPD的抗炎策略中靶向炎癥介質的小分子研發(fā)現狀不容樂觀。其實在COPD抗炎策略中,如蛋白酶等其他方向也鮮有針對COPD闖入后期臨床的小分子藥物出現,所以抗炎策略中的小分子藥物得以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需要更多的臨床研究來驗證。因此,治療COPD,在很長時間內支氣管擴張劑還是主要的使用藥物。
點擊下圖,預登記觀展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