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全新的靶向治療策略,以VEGF-VEGFR為靶點的抗血管生成藥,將腫瘤血管微環(huán)境作為切入點,一方面可切斷腫瘤細胞的營養(yǎng)來源,抑制腫瘤生長;另一方面糾正腫瘤血管異常的結構和功能,增加抗癌藥物的通透率,提高抗癌效果。
抗血管生成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大分子單抗,如貝伐珠單抗;一類是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劑,如阿帕替尼、安羅替尼、呋喹替尼等。
表1 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

安維汀雖吸金5000億,高價仍限制可及率
貝伐珠單抗(安維汀)作為全球首個抗血管生成的單抗藥物,通過與VEGF結合,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和活化,發(fā)揮抗血管生成及抗腫瘤的作用,其已經廣泛用于結直腸癌、肺癌、卵巢癌、宮頸癌等多癌種的治療。上市15年,全球銷售額已達約5000億元(770億美元),已經成為歐美市場抗腫瘤治療的基礎用藥。
圖2 貝伐珠單抗全球銷售額

2010年,安維汀在國內上市。自上市后,其銷售額一直保持穩(wěn)定增長。2017年年底,安維汀出現大幅降價,并納入醫(yī)保,但高昂的藥品單價還是明顯限制了藥物可及率,適宜人群中的使用率不足20%。

圖3 我國貝伐珠單抗PDB銷售額
安維汀國內生物類似藥將加速上市
貝伐珠單抗專利將在2019年到期,其生物類似藥的研發(fā)如火如荼,其中進展最快的是齊魯制藥和信達生物。2018年10月,齊魯制藥的QL1101被納入第三十三批優(yōu)先審評程序藥品注冊申請,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將被加速上市。另外,信達生物IBI305、嘉和生物GB222、恒瑞醫(yī)藥BP102、正大天晴TQ-B2302等都在積極進行著III期臨床試驗。

表2 國內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研發(fā)進展
分子替尼類,適應癥仍需不斷擴充
腫瘤血管生成是實體腫瘤發(fā)展和轉移的關鍵步驟,小分子替尼類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在胞內對VEGF信號通路進行抑制,阻抑腫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腫瘤生長。
阿帕替尼,全球第一個在晚期胃癌中證實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也是目前晚期胃癌靶向藥中唯一一個口服制劑,可明顯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阿帕替尼上市3年,銷售額呈現翻倍增長,加之2017年其被納入醫(yī)保,2018年依舊保持強勁增速,預計2020年阿帕替尼市場銷售額將突破30億元。

圖4 阿帕替尼PDB樣本醫(yī)藥銷售額
安羅替尼是中國首個、全球唯一獲批的晚期NSCLC三線治療藥物,上市之初即被納入2018版《CSCO原發(fā)性肺癌診療指南》。其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較安慰劑組患者,安羅替尼組患者的PFS可顯著延長3.8個月,OS顯著延長2.4個月。隨著2018年其被納入醫(yī)保報銷目錄,未來其市場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銷售的峰值有望達30億元。
呋喹替尼則是一款名副其實的國產藥,較安慰劑組,服用呋喹替尼組的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期可顯著延長2.7個月,且肝 臟**為同類藥。
在肯定三個替尼藥物的同時,也需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三個藥物的獲批適應癥均單一,其余多個癌種的適應癥急需擴展,各自廠家的相關臨床試驗均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表3 國內抗血管生成TKI靶向藥適應癥臨床進展
結語
抗血管生成藥物雖仍以細胞內的信號通路為靶點,但不同于EGFR等靶向藥物,其不僅針對腫瘤細胞本身,更是針對腫瘤細胞賴以生存的微環(huán)境。隨著進口抗血管生成單抗藥物專利到期,未來國內生物類似藥的上市將惠及更多癌癥患者:與其它抗癌藥物聯(lián)用,限度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轉移,實現全面抗癌!
點擊下圖,預登記觀展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