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人類胚胎中并沒有微生物,而斷奶后的嬰兒擁有與成人同樣復雜的微生物群落。那么人類何時與微生物之間建立共生關系的呢?很多研究者將目光投向了胎盤。
胎盤有無細菌的真相一再反轉
原先人們認為胎盤和羊水是一種無菌環(huán)境。但在2014年《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的一篇論文顛覆了傳統(tǒng)的觀點。之前的研究發(fā)現在健康狀態(tài)下,胎盤上也有微生物群落,這些微生物與口腔中的細菌相似。部分科學家認為某些微生物會通過母親的口腔進入血液,從而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令人失望的是,此后一些研究并沒有發(fā)現胎盤微生物。于是一場有關于健康胎盤有無細菌的爭論自此拉開帷幕。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生物學家們在《Nature》發(fā)表論文稱,人類胎盤中并不含有微生物組,并且胎盤的細菌感染也不是不良妊娠結局的主要原因。這項研究對537個胎盤樣本進行了DNA測序,以確定胎盤中是否有微生物組。在此類研究中,這是迄今為止規(guī)模的。
兩種測序方法提高實驗準確性
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研究人員采取了兩種DNA測序方式進行測試。一種方式針對所有細菌的保守性序列(共有基因部分)。另一種測序方法包含更廣泛的基因組全部序列,并將對應到特定細菌中。
在第一組實驗中,研究人員測試了80個胎盤樣本。研究人員先用宏觀基因組測序的方式識別胎盤樣品中的每對堿基,過濾掉人類DNA以確定微生物序列。隨后研究人員通過16S rRNA擴增子測序技術對所有細菌中均存在的一個基因區(qū)域進行測序。
研究人員將蜥蜴中發(fā)現的致病微生物(沙門氏菌)添加到測試樣本中,這種微生物在人體中并不存在,研究人員可以根據添加沙門氏菌來判斷樣本中是否會檢測到其他微生物。
研究發(fā)現,兩種測序結果檢測到的菌種不同。兩者都有的便是沙門氏菌,另外還檢測到了無乳鏈球菌和嗜熱異常球菌。
胎盤細菌來源分娩過程
這項研究的技術挑戰(zhàn)在于如何將組織樣本上真正存在的微生物與實驗室工具上發(fā)現的微生物和收集期間區(qū)分開來。于是研究人員將細菌信號與來自DNA測序試劑盒或出生過程本身等污染物的預期進行了比較。
在第二組實驗中,研究樣本涵蓋了100個先兆子癇樣本,100個低出生體重樣本,100個早產樣本和198個對照,研究人員僅進行了16S rRNA擴增子測序,但他們采用來自不同制造商的測試儀器進行了兩次測試。研究人員還嚴格關注他們使用的批次試劑。當用不同的試劑盒和試劑批次測序時,他們找不到始終存在的細菌物種,這表明感染是微生物的來源。
更進一步的研究結果發(fā)現,當女性選擇自然分娩而不是剖宮產時,某些微生物更為普遍,這表明這些細菌在分娩時會進入胎盤,而不是在出生前就住在那里。
英國劍橋大學的生殖生物學家Stephen Charnock-Jones說:“總體而言,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健康的胎盤中沒有檢測到微生物組,除非它被感染了。”
先前研究者不服來battle
貝勒醫(yī)學院和休斯頓德州兒童醫(yī)院的母親胎兒醫(yī)學專家Kjersti Aagaard是2014年胎盤微生物組研究的主要作者,她并沒有受到此次研究結果的影響。Aagaard認為,此項研究實驗中排除掉的許多“污染”信號實則是胎盤微生物組的重要證據。Aagaard不同意研究人員無視胎盤上發(fā)現的一些微生物的選擇,因為它們與陰道里發(fā)現的微生物重疊。
Aagaard表示她將繼續(xù)測試檢測這些細菌信號的方法,并了解微生物在胎盤中的作用。她提出有一種假設:胎盤微生物阻止了危險細菌在胎兒中定植。
所以,胎盤中到底有沒有微生物組呢?這還要繼續(xù)進行研究討論,畢竟真理總是在不斷否定中得到的。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