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是一種高度惡性的、來源于膽管上皮細胞的肝內第二大常見腫瘤,占所有原發(fā)性肝 臟惡性腫瘤的10%-20%。近年來,膽管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圍內不斷攀升。然而目前,針對膽管癌的臨床治療方式選擇非常有限,以早期患者進行手術、中晚期患者進行化療為主,但由于膽管癌缺乏特異性分子靶點且易產生耐藥,因此手術切除是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膽管癌的方法。
隨著精準醫(yī)學的發(fā)展,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GFR作為一類典型的受體酪氨酸激酶(RTKs),可在細胞膜上表達,被細胞外信號刺激和激活,因此,F(xiàn)GFR在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的作用逐漸引起了科學家的重視。
FGFR突變與腫瘤
FGFR全名是成纖維生長因子受體(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人類基因組有4種FGFR受體亞型(FGFR-1, 2, 3和4),12種配體。
當FGFR與配體結合時,會誘導FGFR形成二聚體,并催化自身發(fā)生磷酸化,進而激活四個關鍵的下游信號通路:RAS-RAF-MAPK,PI3K-AKT,信號轉導子和轉錄激活子(STAT)以及磷脂酶Cγ(PLCγ)。由FGFR介導的信號傳導通路是正常細胞生長分化所必需的,它們參與新血管生成、細胞增殖和遷移、調節(jié)器官發(fā)育、傷口愈合等生理過程。然而,當FGFR發(fā)生突變或者過表達時,會引起FGFR信號通路的過度激活,并進一步誘發(fā)正常細胞癌變。
FGFR介導的四個關鍵信號通路(圖源:參考1)
難治性膽管癌將迎新藥--Ponatinib
Ponatinib(普納替尼/帕納替尼)是由日本武田制藥公司研發(fā)生產的一款新型的口服活性多靶點TKI,既往已獲批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適應癥。靶點包括BCR-ABL、VEGFR、PDGFR、FGFR、EPH、SRC家族、KIT、RET、TIE2和FLT3。目前已在BCR-ABL陽性的白血病中得到療效驗證。基于其存在FGFR靶點,研究人員對其治療FGFR改變的膽管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了初步研究。
這是一項多中心、單機構的試點研究,旨在評估ponatinib在伴有FGFR改變的晚期難治性膽道腫瘤患者的療效。
研究共納入12例晚期難治性膽道腫瘤患者。結果顯示,12例患者中有1例觀察到部分反應(PR),中位PFS為2.4個月,中位OS為15.7個月。所有觀察到的**都是可控和可逆的。不良反應較輕,以淋巴細胞減少(75%)、皮疹(63%)和疲勞(50%)最為常見。未觀察到對整體生活質量的顯著損害??梢钥闯?,Ponatinib作為FGFR改變的膽道腫瘤的單一藥物是可耐受的,但臨床活性有限。
針對ponatinib將進行進一步更大規(guī)模的臨床研究,以更好地優(yōu)化患者選擇,重點是聯(lián)合其他分子靶向藥物,傳統(tǒng)的細胞**化療,以及更好地了解治療耐藥機制的研究。
FGFR是目前"不限癌種"療法聚焦的熱門靶點之一,目前已經有三款針對該靶點的藥物獲批,即強生的Balversa(erdafitinib)、Incyte公司Pemazyre(pemigatinib)和BridgeBio/Helsinn的Truseltiq(infigratinib)。
1.erdafitinib是Astex公司研發(fā)的一款口服FGFR激酶抑制劑,2008年強生與Astex公司就該藥達成獨家全球授權和合作協(xié)議,2019年4月被FDA批準用于攜帶特定FGFR基因改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成人患者,具體為:攜帶易感FGFR3或FGFR2基因突變、并且接受至少一種含鉑化療期間或之后(包括新輔助或輔助含鉑化療12個月內)病情進展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成人患者。據悉,Balversa的定價為10,080美元-22,680美元/療程,為期28天。Nature Review Drug Discovery預計到2024年該藥的銷售額約為12億美元。
2.pemigatinib是Incyte公司發(fā)現(xiàn)和研發(fā)的一款針對FGFR 亞型1、2、3的強效選擇性口服抑制劑,2020年4月被FDA批準用于治療先前已接受過治療、存在FGFR2融合或重排、不能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膽管癌患者,2018年12月,信達生物與Incyte公司達成戰(zhàn)略合作和獨家授權許可協(xié)議,獲得包括pemigatinib在內的3款藥物單藥或聯(lián)合治療在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的臨床開發(fā)與商業(yè)化授權。
pemigatinib二線治療晚期膽管癌患者的FIGHT202研究數(shù)據顯示,該研究共納入146例經過≥1線治療的晚期膽管癌患者,分為3個隊列:A是FGFR2融合/重排(n=107),B是其他FGFR突變(n=20),C是非FGFR突變(n=18),1名患者未定。所有患者均接受pemigatinib治療(13.5mg qd 用2周歇1周)。
結果顯示,A組ORR為35.5%,其中3例患者完全緩解(CR),CR率為2.8%,DCR為82%。B組和C組的ORR為0%。相比其他兩個隊列,隊列A的患者對藥物有效響應的比例大很多,有效時間也長得多。
A組的DOR中位數(shù)為7.5個月, PFS和OS中位數(shù)分別為6.9和21.1個月。相比其他兩個隊列,生存期得到大幅度延長,意味著患者用pemigatinib治療效果非常不錯。
據悉,pemigatinib的上市價格為每療程1.7萬美元。平均治療時間約為6個月,8或9個療程,每位患者的成本約為13.6萬至15.3萬美元,2020年其銷售額為2590萬美元。
3. infigratinib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口服、FGFR-1、2、3選擇性強效抑制劑,2021年5月被FDA批準用于治療先前接受過治療、攜帶FGFR2融合或重排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膽管癌患者。該藥是BridgeBio于2018年初從諾華Novartis引進,BridgeBio和Helsinn共同負責該藥在美國市場的商業(yè)化。
infigratinib的批準基于一項 II 期臨床研究,其中 108 例接受過至少一種先前治療的晚期膽管癌患者每天接受 125 mg infigratinib。確認的客觀緩解率 (ORR) 為 23%(95% CI 16-32%)。該研究還顯示中位反應持續(xù)時間(DOR)為5.0個月(95%CI 3.7-9.3個月)。常見的不良反應和檢測異常(> 30%)包括肌酐增加、磷酸鹽增加、,磷酸鹽減少、指甲**、口腔炎、堿性磷酸酶增加、血紅蛋白減少和味覺障礙等。Infigratinib的價格為每月2.15萬美元。
作為一個熱門賽道,國內也有多家藥企布局FGFR抑制劑的藥物研發(fā)。如首藥控股自主研發(fā)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和全新化合物結構的新一代選擇性FGFR4小分子抑制劑--SY-4798;思路迪醫(yī)藥與海和生物合作研發(fā)的FGFR 1/2/3小分子抑制劑--3D185;諾誠建華自主研發(fā)的第二代泛FGFR抑制劑--gunagratinib等。
FGFR抑制劑的發(fā)展為FGFRs驅動的腫瘤患者帶來了靶向治療的希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F(xiàn)GFR抑制劑類型已從小分子擴大至大分子,適應癥也從膽管癌、尿路上皮癌擴大至肝纖維化、軟骨發(fā)育不全等。
參考來源:
1. Turner N, Grose R.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signalling: from development to cancer. Nat Rev Cancer. 2010 Feb;10(2):116-29. doi: 10.1038/nrc2780;
2. http://innoventbio.com/#/news/192;
3. Basilea provides updates on efficacy data with derazantinib in bile duct cancer and on ongoing clinical programs in urothelial and gastric cancer;
4.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fda-newsroom;
5. Eswarakumar V P, Lax I, Schlessinger J. Cellular signaling by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J]. Cytokine & growth factor reviews, 2005, 16(2): 139-149.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