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生物制藥集團(香港聯(lián)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于研發(fā)、生產和銷售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創(chuàng)新藥物的生物制藥公司,宣布其自主研發(fā)的重組抗血管內皮 生長因子A(VE GF-A)和血管內皮 生長因子C(VE GF-C)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注射液(研發(fā)代號:IBI333)在治療新生血管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的I期臨床研究中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該項研究(CTR20222674)是一項在nAMD受試者中開展的I期劑量爬坡臨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評估nAMD受試者玻璃體腔注射IBI333的安全性與耐受性。
IBI333是信達生物制藥自主研發(fā)的重組抗VE GF-A和VE GF-C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能同時結合并中和VE GF-A和VE GF-C的活性,當VE GF-A被抑制時,IBI333還能夠更為有效地抑制代償性升高的VE GF-C,實現(xiàn)對VE GF/VE GFR通路更充分地阻斷,以期獲得比單獨阻斷VE GF-A更為優(yōu)異的抑制血管新生和改善血管滲漏的效果。
該項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協(xié)和醫(yī)院陳有信教授表示:"目前玻璃體腔注射抗VE GF制劑已成為nAMD的標準治療手段,但對于難治性脈絡膜新生血管(CNV),即使進行積極的抗VE GF藥物治療也仍無法獲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機制上或許與其他促血管生成因子的參與有關。在現(xiàn)有藥物靶向VE GF-A的基礎上,對其他因子實現(xiàn)靶向抑制已逐漸成為治療nAMD的藥物研發(fā)趨勢。我們期待IBI333同時靶向VE GF-A和VE GF–C的設計,可以在nAMD患者人群中展現(xiàn)出積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使用單獨抗VE GF-A制劑療效不佳,或抗VE GF-A單藥治療耐藥,或特定nAMD亞型的患者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
信達生物制藥集團臨床開發(fā)副總裁錢鐳博士表示:"IBI333是信達生物自主研發(fā)的用于治療眼底疾病的創(chuàng)新藥物,屬于抗VE GF-A和VE GF-C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也是信達在眼科領域布局的又一雙靶點分子,具有全球知識產權。在臨床前試驗中,IBI333展現(xiàn)了良好的抑制血管新生及改善血管滲漏的作用,并呈現(xiàn)了一定的量效關系;目前正在進行的I期研究作為IBI333的首次人體試驗,將評價IBI333在nAMD人群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為進一步的臨床開發(fā)提供依據(jù)。我們期待與臨床和學術界專家的進一步合作,將更多有潛力的創(chuàng)新藥分子帶到臨床,最終惠及更多的患者和家庭。"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