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新藥是在已知活性成分的基礎上,對其結構、劑型、處方工藝、給藥途徑、適應癥等進行優(yōu)化,具有明顯臨床優(yōu)勢的藥品。其中2.2類改劑型、處方工藝和給藥途徑的改良類型,近3年來申報占比最高,超過了50%。本文對近幾年來申報的2.2類改良新藥進行匯總,以期為改良型新藥的立項、開發(fā)提供一些思路。
口服給藥
劑型改變簡化臨床應用,但不影響給藥劑量/頻率,常見情況是在片劑或膠囊劑的基礎上開發(fā)適用于兒童、吞咽困難等特殊人群的口服片劑、顆粒劑、口服液等。例如:拉 莫 三 嗪微片、氫氯噻嗪微片、異福酰胺分散片、小兒鹽酸小檗堿無水吞服顆粒,就是基于精準用藥與提高兒童用藥依從性的臨床需求開發(fā)的??诒榔瑒t有利于快速分散,可應用于需要快速起效或防止吐藥的場景,如治療精 神分裂癥藥物——鹽酸魯拉西酮口崩片。
近3年來申報品種總結如下:


劑型改變伴隨給藥劑量/給藥間隔變化,但不改變給藥途徑和適應癥,這種情況中常見的是緩釋或控釋劑型,通過特殊的制劑技術,利用與吸收相關的理化作用特征,達到延緩藥物釋放、使吸收時程延長的作用。
近3年來申報品種總結如下:


口腔粘膜給藥
口腔黏膜給藥系統(tǒng)是指藥物經口腔黏膜吸收后,進入體循環(huán)而發(fā)揮藥效的一種給藥方式。與傳統(tǒng)的口服給藥相比,口腔黏膜給藥系統(tǒng)將一定分子粒徑的藥物透過口腔黏膜,直接經口腔內靜脈進入頸靜脈,之后再進入體循環(huán),既不受胃腸道pH和酶系統(tǒng)的破壞,還避免了肝 臟的首過效應,從而大大提高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對于老人、兒童、帕金森患者、易惡心和處于麻 醉中的患者等給藥極為不便的患者,口腔黏膜易于藥物穿透吸收,起效很快;給藥方式不會損傷正常組織。
近3年來申報品種總結如下:


注射給藥
1 注射劑
主要為普通注射劑改成高端注射劑,一般包括微球、脂質體、納米制劑(包括白蛋白類)、膠束等。高端注射劑具有靶向性、減少副作用、改善患者用藥順應性等臨床優(yōu)勢。但技術門檻較高、難度較大,目前申報企業(yè)集中在擁有相關技術平臺的公司。此外,還有一些為達到長效而進行改良的注射液。
近3年來申報品種總結如下:



2 植入劑
植入型給藥系統(tǒng)是一類經手術植入或經特殊裝置,導入皮下或靶部位的控制釋藥系統(tǒng),可以實現局部或全身給藥,降低劑量并減少副作用,還能避免首過效應和胃腸道降解,提高生物利用度,另外其載藥量高、體積較小,可延長藥物作用時間,特別適合慢性及老年性疾病的長期治療,提高患者順應性。植入制劑是一種特殊的緩控釋制劑,由于生產工藝復雜、技術要求高,申報產品不多。
近3年來申報品種總結如下:

吸入給藥
吸入制劑由于可直接進入呼吸道、肺部,肺部酶活性相對較低,且藥物經肺吸收可避免肝 臟首過效應等,是全球急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防治的主要劑型。目前的改良集中在肺部呼吸道疾病。
吸入制劑是藥物學、吸入動力學、顆粒動力學、流體力學、表面科學和吸入器設計加工等多種技術的結合,研發(fā)難度極大。對于吸入粉霧、氣霧制劑需要藥械合一,對藥械的聯動性要求很高,研發(fā)難度進一步加大。
近3年來申報品種總結如下:

外用局部給藥
局部給藥局部起效藥物是指應用于局部,并在應用部位發(fā)揮作用的藥物。與系統(tǒng)給藥系統(tǒng)發(fā)揮作用的制劑相比,局部給藥局部起效藥物通常應能顯著提高局部療效;或在不降低局部療效的同時,顯著降低當前用藥患者的不良反應或用藥的相關風險,或顯著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當藥學和非臨床研究結果提示,將系統(tǒng)給藥制劑的相同活性成分,改良為局部制劑可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潛在臨床獲益時,可考慮開發(fā)為局部給藥局部起效制劑。
此外,也有部分局部給藥產品能起到全身治療的作用,可以從顯著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上來考慮。
近3年來申報品種總結如下:


小結
改良型新藥不改變原料藥的藥理活性,主要通過新劑型或新工藝的改進,體現產品的臨床優(yōu)勢。且該類藥物因活性成分未變化,一些非臨床和臨床數據可以與已上市劑型進行橋接,資金投入的風險較低、成本也相應較低。此外,劑型改良也是延長新藥市場生命周期的常用策略。
因此,改良型新藥已成為當前新藥研發(fā)的熱點方向之一,在立項評估上立足于明確的臨床需求,來提高有效性、改善安全性、提高依從性。本文總結了近三年的2.2類改良新藥申報情況,希望可以在品種篩選和立項上給予一些參考和啟發(fā)。
參考文獻:
[1]陳霞.劑型改良藥物的研發(fā)策略及案例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0, 36(16):4.
[2]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 (cde.org.cn)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
2006-2025 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滬ICP備05034851號-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