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出海,浪大魚大。
創(chuàng)新藥企的天花板,在海外。2025年最值得關注的不再是BD首付款大小,而是國際化將怎樣重塑頭部格局?作為自主出海的代表,百濟神州將坐穩(wěn)創(chuàng)新 藥業(yè)務收入第一的位置,澤布替尼有望躋身30億美元分子。上市24年未再融資過的恒瑞醫(yī)藥,擺出決戰(zhàn)姿態(tài),赴港IPO,加速國際化轉型??捣缴颬D-1/VEGF雙抗首個全球III期臨床于2025年中讀出頂線數(shù)據(jù),萬眾矚目。
頭部藥企的最后一位玩家信達生物也出牌了。
幾個月前,F(xiàn)ortvita作為信達生物國際化平臺正式亮相,卻引發(fā)風波,信達生物經(jīng)審慎考慮市場意見,撤回管理層對Fortvita的投資。
但國際化的步伐沒有停下。
2025年,信達生物在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發(fā)布了第一份公告,與腫瘤領域龍頭羅氏制藥達成新一代抗DLL3抗體偶聯(lián)藥物(IBI3009)的全球獨家許可協(xié)議。
首付款8000萬美金,里程碑付款最高可達10億美金和雙位數(shù)銷售提成。對于一個早期的分子,是否能夠成功上市還充滿未知,里程碑和銷售提成或許太過虛無縹緲,首付款卻可以實打實地補充公司資金。
作為一個靶向DLL3的ADC,IBI3009的開發(fā)顯然將聚焦小細胞肺癌。目前IBI3009已在澳大利亞、中國和美國獲得IND批準并已實現(xiàn)首例患者入組,進度略晚于再鼎和恒瑞的同靶點ADC產(chǎn)品。
不同于其它授權交易的是,信達“將與羅氏共同進行該候選藥物的早期臨床開發(fā),后續(xù)開發(fā)將由羅氏負責”。這也許說明,信達過去遲遲在BD上不出手,在意的不止是授權與首付款,更多可能是如何攜手合作伙伴提升海外開發(fā)實力,為未來實現(xiàn)自主國際化鋪路。
中國創(chuàng)新藥企究竟該怎樣實現(xiàn)出海這個話題,自主出海、合作開發(fā)、License-out、NewCo模式各顯神通,沒有定論。信達生物選擇了搭建Fortvita出海平臺這一模式,并將在這個果園里結出它出海的果實。PD-1/IL2、CLDN18.2 ADC的海外開發(fā)是它埋下的種子,IBI3009的海外授權也是它的種子,或許這些種子最終都不一定能開花結果,但值得高興的是,F(xiàn)ortvita在波折后也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向上邁進一步。
2025年中國創(chuàng)新藥對外BD熱門領域為雙抗、TCE、ADC,信達生物均有部署全球頂級的自研管線資產(chǎn)。
信達手里的牌,可能不止一張。
01 出海,仍將繼續(xù)
寒冬凜冽,但創(chuàng)新藥一團火越燒越旺,2025年必將有更多更大的事件驅動。
創(chuàng)新藥企不僅在國內與同行拼效率,也在海外趕超MNC,快速從FF(Fast-Follow)切入FIC或BIC。據(jù)醫(yī)藥魔方口徑,截至2024年12月9日,2024年中國創(chuàng)新藥License out交易再創(chuàng)新高,共發(fā)生了111起交易,交易金額高達466.44億美元,較2023年進一步提升,交易金額是2021年3倍有余。
這不只是資本寒冬期Biotech募資輸血的權宜之計,更重要的是中國已成為生物科技創(chuàng)新源頭之一。中國藥企在熱門靶點賽道的開發(fā)已基本實現(xiàn)全球同步。據(jù)醫(yī)藥魔方,截至2024年8月,中國FIC新藥管線數(shù)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全球占比20%。中國藥企在ADC/雙抗/CAR-T細胞治療在研管線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美國,PROTAC也很接近,RNAi療法也在追趕。
在工程師紅利充足+醫(yī)生患者資源豐富+臨床試驗推進高效的背景下,中國藥企過往研發(fā)投入終于迎來收獲期。
License out本質上是一種技術外溢,國內已有能力進行FIC、BIC潛力管線批量化供給,正好與MNC面臨專利懸崖、補給核心管線的需求共振,從而展開一場史詩級的全球范圍內創(chuàng)新資源的重新配置。
Biotech收獲的不僅是首付款、里程碑付款,還能夠通過與MNC達成合作關系,借助后者豐富的研發(fā)經(jīng)驗和全球市場資源敲開海外市場,提升創(chuàng)新研發(fā)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在理解森林的邏輯后,我們再回到樹木的生長。
2025年,信達喊出實現(xiàn)EBITDA盈虧平衡的目標。在越過盈虧平衡線、成為Pharma之后,提升國際業(yè)務占比成為必由之路。美股Top10市值藥企2023年國際業(yè)務收入占比均超過30%,日本大型藥企(除中外制藥外)2023財年海外收入占比均超過60%,其中武田僅有約10%收入來自日本本土市場。
信達生物命運的齒輪已轉動到國際化時刻。
02 儲備陣容,值得期待
2023年ADC出海井噴,2024年雙抗BD火熱,2024年下半年TCE大單爆發(fā),預計2025年BD熱門方向仍是這三個。
信達生物以 IO+ADC 戰(zhàn)略為導向,在 PD-1 的基礎上,自研的新一代ADC、雙抗催化劑事件值得期待。
IO2.0
IBI363(PD1/IL-2)是信達生物國清院自主創(chuàng)新的代表作,這款全球首 創(chuàng)的PD-1/IL-2雙抗是潛在二代IO的又一領軍者。在PD-1/VEGF雙抗引爆全球腫瘤界關注的今天,IL-2的開發(fā)難度只增不減。
目前,IBI363在非小細胞肺癌、腸癌和黑色素瘤上都取得了正向的響應數(shù)據(jù)(ORR, DCR),正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開展I/II期臨床,2025將繼續(xù)進行NSCLC、CRC和黑色素瘤的數(shù)據(jù)更新。
IBI363能否為IO治療帶來新的希望,我們拭目以待。
ADC
這次,并未被市場注意到的IBI3009反倒實現(xiàn)了信達ADC的首個出海授權。IBI3009“基于信達生物專有的新型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TOPO1i)平臺設計開發(fā)”,進展略為落后的信達反超再鼎和恒瑞率先獲得MNC的青睞。這一技術平臺得到了MNC的背書,而信達還有約10款ADC藥物在臨床和臨床前布局,后續(xù)表現(xiàn)值得期待。
另一款CLDN18.2 ADC IBI343是全球首個在“癌王”胰腺癌上率先報出兩項1期數(shù)據(jù)的ADC,并已獲得FDA快速通道認定,在美國開展1期臨床。在最新ESMOAsia大會上IBI343更新的胰腺癌數(shù)據(jù),43例二線及以上胰腺癌患者的ORR為32.6%,cORR為23.6%,cDCR為81.4%,mPFS為5.3個月,mPFS超出現(xiàn)有三線療法的mPFS(約2個月),也超過現(xiàn)有二線療法的mPFS(2-3.5個月),展現(xiàn)突出療效,安全性出色,三級以上胃腸道不良反應事件為0。
根據(jù)已公開信息披露,信達還擁有IBI3001( B7-H3/EGFR雙抗ADC), IBI354 (HER2 ADC), IBI130 (TROP2 ADC),IBI3005(暫未披露靶點)等多款ADC管線。
TCE
2024下半年以來,CD3雙抗/三抗(TCE)逐漸成為最受關注的藥物形態(tài),B細胞耗竭療法在自免疾病中的應用也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TCE能同時結合目標細胞相關抗原(TAA)和T細胞上CD3,將T細胞定向到目標細胞,從而使T細胞能有效地殺傷目標細胞。
信達生物領先布局TCE藥物。IBI389(CLDN18.2/ CD3)是全球首 創(chuàng)抗CLDN18.2的T細胞銜接雙特異性抗體,胃癌和胰腺癌初步顯示積極療效信號。IBI3003(GPRC5D×BCMA×CD3)正在澳大利亞和中國內開展I期臨床研究,全球范圍內只有4款GPRC5D×BCMA×CD3 三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均處于早期研發(fā)階段。IBI115(DLL/CD3)今年8月IND申請已獲受理。
腫瘤以外,信達的雙抗技術還拓展至自免、眼科領域。IBI3002( IL-4Rα/TSLP)具有治療包括哮喘在內多種炎癥性疾病的潛力,有望在治療2型炎癥性疾病中展現(xiàn)優(yōu)效性,IBI302(VEGF/C),IBI324(VEGF/ANG-2)旨在進一步改善眼底病給藥便利和提供潛在多靶點獲益。
從腫瘤到三大慢病領域,包括CVM(心血管、腎臟及代謝)、自身免疫、眼科,信達生物構建起恢弘的管線架構。你會發(fā)現(xiàn),進入2024年以來,信達生物首次將研發(fā)管線編號進行改革,用3XXX的四字編號,替代了原來的三字編號。今年以來,共披露10款“四字編號”藥物,不少具備全球新的潛質。當然我們也應清醒認識到,創(chuàng)新藥國際化風險高投入大的屬性,早期管線資產(chǎn)國際領先和國際化成功之間的巨大鴻溝,F(xiàn)ortvita的收益屬于上市公司,損失(沖擊成本、沉沒成本)也將由上市公司消化。
如果沒有優(yōu)秀的公司治理,不可能輸出如此龐大的優(yōu)質管線,對信達生物的信心源自效率之王的能力,既體現(xiàn)在國內,還將體現(xiàn)于海外。
國際化,信達生物已做好準備。
可能有人才差異、可能有短期市場不解,但起碼得要先踏出一步。伸出手,才能感受到,風從哪邊來。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