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的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已徹底改變了多種實體瘤的治療方式,但其仍面臨著耐藥性的問題。此外,在晚期和復發(fā)性卵巢癌中,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效果不佳,患者對單藥 PD-1/PD-L1 抑制劑的應答率僅在 5%-15% 之間,因此,仍需探索新的策略的來改善患者的臨床解決。
2025 年 7 月 2 日,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 Amir Jazaeri 教授、王凌華教授、張如剛教授團隊合作(王凌華團隊的戴一博、黨明浩等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 Nature 期刊發(fā)表了題為:PPP2R1A mutations portend improved survival after cancer immunotherapy 的研究論文。
研究團隊在臨床試驗中觀察到,攜帶 PPP2R1A 基因突變的卵巢透明細胞癌患者在接受抗 PD-1/PD-L1 單抗與抗 CTLA4 單抗聯(lián)合免疫治療后,生存期顯著優(yōu)于 PPP2R1A 野生型的患者。研究團隊進一步發(fā)現(xiàn),PPP2R1A 基因突變可提高腫瘤對于免疫療法的響應,并在多種不同癌癥類型的接受免疫治療的臨床隊列中證實了這一發(fā)現(xiàn)。因此,靶向抑制 PPP2R1A 有望增強多種癌癥類型的免疫治療效果,提高生存率,改善預后。
一些數(shù)據(jù)表明,在復發(fā)性卵巢癌中,同時靶向 PD-1/PD-L1 和 CTLA-4 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lián)合療法,可能更有效。一項隨機臨床試驗表明,在復發(fā)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接受納武利尤單抗(抗PD-1單抗)聯(lián)合伊匹木單抗(抗CTLA4單抗)治療的患者緩解率為 31.4%,而僅接受納武利尤單抗治療的患者緩解率為 12.2%。此外,在這項試驗中,卵巢透明細胞癌(OCCC;一種罕見的卵巢癌亞型,預后更差)與更常見的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GSOC)相比,其治療響應概率是 HGSOC 患者的 5 倍。因此,復發(fā)性 OCCC 患者可能尤其能從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中獲益;然而,該組患者的應答率也僅約為 15%,這表明只有一部分 OCCC 患者能從中獲益。
基于這些觀察結(jié)果,研究團隊前瞻性地將卵巢透明細胞癌(OCCC)患者納入一項在鉑類耐藥情況下探索雙重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治療效果的試驗。
在試驗過程中,研究團隊觀察到,腫瘤中存在 PPP2R1A 基因失活體細胞突變的患者,其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延長,PPP2R1A 基因編碼蛋白磷酸酶 2A 復合物中最常見支架成分。
更關鍵的是,研究團隊在多種癌癥類型的接受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的外部患者隊列中證實了這一發(fā)現(xiàn)。
對腫瘤活檢樣本進行的轉(zhuǎn)錄組分析表明,在 PPP2R1A 突變型腫瘤中,基線時存在增強的 IFNγ 信號轉(zhuǎn)導和三級淋巴結(jié)構(gòu),免疫細胞浸潤增強以及腫瘤鄰近區(qū)域 CD45RO+ CD8+ T 細胞擴增,且在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后亦是如此。
研究團隊還在幾種不同的臨床前模型中開展了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體外和體內(nèi)模型中靶向抑制 PPP2R1A(通過藥物抑制或基因編輯),與多種免疫療法(包括 CAR-T 細胞療、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治療時生存率提高相關。
總的來說,這些研究結(jié)果表明,靶向抑制 PPP2R1A 可能代表了一種有效策略,能夠改善免疫檢查點阻斷(ICB)或其他形式免疫治療后的癌癥患者的預后。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203-8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