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彈頭抗癌導 彈登場!全球首批雙載荷ADC進入腫瘤臨床試驗
--抗癌藥物進入"組合拳"新時代
突破性進展
2025年7月,全球抗癌領域迎來重大突破:成都康弘生物的KH815和信達生物的IBI3020兩款雙載荷抗體偶聯(lián)藥物(ADC)正式進入腫瘤臨床試驗階段。
這是全球首次將兩種不同作用機制的細胞毒性藥物通過單一抗體精準遞送至癌細胞的臨床嘗試,標志著ADC療法進入"雙彈頭時代"。
為何需要"雙彈頭"?
現(xiàn)有ADC的致命短板
盡管以Enhertu(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為代表的單載荷ADC已取得顯著成功,但臨床面臨兩大瓶頸:
耐藥性問題:癌細胞易通過激活替代通路或上調藥物泵逃逸單靶點殺傷
療效局限:約40%實體瘤對現(xiàn)有ADC無響應,且響應者中位緩解期不足12個月
"雙載荷ADC的核心價值在于迫使癌細胞同時應對兩種殺傷機制,大幅提高耐藥門檻。"--Callio Therapeutics首席運營官Jerome Boyd-Kirkup
技術路線全景圖(全球在研管線精選)
技術路線 代表企業(yè) 靶點 有效載荷組合 進展階段
化療+化療 成都康弘 TROP2 TOP1抑制劑+RNA聚合酶II抑制劑 I期臨床
Araris/大鵬制藥 NaPi2b/Nectin-4 雙TOP1抑制劑/TOP1+微管蛋白抑制劑 IND申報
化療+DDR抑制劑 Callio Therapeutics HER2 TOP1抑制劑+ATR抑制劑 2026年I期
CrossBridge Bio TROP2 TOP1抑制劑+ATR抑制劑 臨床前
化療+免疫激動劑 Sutro/安斯泰來 未公開 TOP1抑制劑+TLR7/8激動劑 毒理研究
信達生物 CEACAM5 未公開(IBI3020) I期臨床
三大技術突破點
1. 動態(tài)載荷釋放技術
成都康弘KH815采用差異化裂解連接子:
三萜內酯(半衰期≈分鐘):在腫瘤微環(huán)境提前釋放,發(fā)揮"旁觀者效應"
埃沙替康(半衰期≈小時):僅在癌細胞內部釋放,實現(xiàn)精準殺傷
2. 耐藥逆轉新策略
Sutro實驗證實:對曲妥珠單抗德魯替康(TOP1類)和hemiasterlin(微管蛋白類)雙重耐藥的移植瘤,被其TOP1+MMAE雙載荷ADC完全清除
3. 協(xié)同增效設計
DDR抑制劑+TOP1抑制劑:利用"合成致死"效應,使癌細胞DNA修復系統(tǒng)崩潰
"ATR抑制劑可使癌細胞對TOP1抑制劑的敏感性提升10倍"--Callio研發(fā)團隊
臨床轉化關鍵挑戰(zhàn)
安全性懸頂之劍
毒性疊加風險:如KH815兩種載荷均可能引發(fā)中性粒細胞減少
制造工藝復雜度:DAR值(藥物抗體比)需精細平衡(如Sutro測試6+2至8+4方案)
連接子技術定成敗
Araris分支肽連接子:實現(xiàn)緩慢可控釋放,降低脫靶毒性
CrossBridge支鏈連接子:臨床前顯示120天完全抑瘤
專家展望
"首批臨床數(shù)據(jù)將回答核心問題:雙載荷能否在安全劑量下實現(xiàn)持久緩解?這不僅是技術突破,更可能重塑實體瘤治療格局。"
--Sutro首席運營官Hans-Peter Gerber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