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一年,這凸顯了治療方面迫切需要取得進展。
2025 年 8 月 19 日,CAR-T 細胞療法先驅 Carl June 教授團隊等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發(fā)表了題為:Clinical and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CAR T cell resistance in pancreatic cancer 的研究論文。
該論文報告了一項 1 期臨床試驗,評估了抗 MSLN CAR-T 細胞療法在晚期胰腺導管腺癌(PDA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療效。結果顯示,該 CAR-T 細胞療法在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但效果不佳。研究團隊進一步在小鼠實驗中生死,在這些 CAR-T 細胞中同時敲除 ID3 和 SOX4 可提高長期無復發(fā)生存率。
聯(lián)合化療是轉移性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標準治療方法,但總體療效有限,PDAC 仍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此外,盡管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療法和 CAR-T 細胞療法在其他多種癌癥中取得了成功,但它們在 PDAC 中的療效仍然有限。
間皮素(MSLN)是實體瘤 CAR-T 細胞療法的一個頗具吸引力的靶點,因為它在包括PDAC 在內的多種癌癥中均過表達。此外,MSLN 水平升高與 PDAC 患者的不良預后相關,并且與腫瘤進展有關。
該團隊此前已開展了幾項間皮素(MSLN)靶向的 CAR-T 細胞療法的 1 期臨床試驗。首先,研究團隊用經(jīng)電穿孔導入了鼠源性抗人 MSLN ScFv SS-1 mRNA 的 T 淋巴細胞治療了對化療耐藥的轉移性 PDAC 患者。這使得 CAR 得到了短暫表達,并且在 5 名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 2 名獲得了病情穩(wěn)定的最佳療效。一項后續(xù)研究評估了基于 SS-1 的 CAR 在惡性胸膜間皮瘤、卵巢癌和胰腺導管腺癌患者中的穩(wěn)定轉導情況。盡管這種療法能夠耐受,但療效有限,15 名患者中僅有 11 名病情穩(wěn)定,其中包括 5 名 PDAC 患者中的 2 名。
在該論文所述的 1 期臨床試驗中,研究團隊評估了一種全人源抗 MSLN CAR 構建體(huCART-meso)在組織學確診的轉移性 PDAC 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療效。為了更好地理解治療反應,研究團隊報告了血液、腹水以及可評估轉移灶的治療前后配對活檢的相關分析結果。研究團隊還結合了體內小鼠模型和高通量基因組學實驗,以深入了解 PDAC 患者對 CAR-T 細胞治療產(chǎn)生耐藥性的機制。
該 1 期臨床試驗分三個組(每組 3 名患者),1 組通過靜脈注射輸入 CAR-T 細胞,2 組通過腹腔輸入 CAR-T 細胞,3 組通過肝動脈輸入 CAR-T 細胞。結果顯示,CAR-T 細胞耐受性良好,總體安全,未出現(xiàn) 3 級以上治療相關不良事件。所有患者在轉入長期隨訪前均已死亡。對于第 1 組,其中有 1 名患者在第 28 天時病情穩(wěn)定,在第三個月時病情進展,所有 3 名患者在轉入臨終關懷前退出了研究;在第 2 組和第 3 組中,所有 6 名患者在第 28 天時均出現(xiàn)病情進展,均在研究期間死亡,其中 5 名死于疾病進展,1 名死于急性腎損傷?;颊叩闹形豢偵嫫跒?6.7 周,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 3.9 周。
單細胞基因組學方法揭示,輸注后的 CAR-T 細胞表達耗竭標志物,包括先前已確定的轉錄因子 ID3 和 SOX4,并且富含 GZMK+ 表型。在異種移植小鼠模型中,單獨敲除 CAR-T 細胞的 ID3 或 SOX4 可增強療效,但存在供體依賴性差異。單基因敲除細胞最終會失效,而 ID3 和 SOX4 雙基因敲除的 CAR-T 細胞 則表現(xiàn)出更長的無復發(fā)生存期,這表明其具有持續(xù)的治療效果,并為胰腺導管腺癌(PDAC)中設計更有效的 CAR-T 細胞提供了潛在途徑。
該研究的核心發(fā)現(xiàn):
抗 MSLN CAR - 細胞療法在晚期胰腺導管腺癌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但療效有限;
轉錄組分析表明,輸注道患者體內的的 CAR-T 細胞功能失調;
ID3 和 SOX4 雙基因敲除的 CAR-T 細胞在體內誘導了長期無復發(fā)生存期。
論文鏈接:
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medicine/fulltext/S2666-3791(25)00374-X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