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K抑制劑自進軍多種自身免疫疾病領域以來,曾多次翻車,治療潛力遭到廣泛質疑。如今,賽諾菲的Wayrilz成功獲批,力證了BTK抑制劑在自免中的可行性。近日(8月29日),賽諾菲宣布其Wayrilz(Rilzabrutinib)獲得FDA批準上市,成為全球首個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的BTK抑制劑。目前,Rilzabrutinib用于治療ITP的上市申請也獲得了中國和歐盟監(jiān)管機構的受理。
自免BTK死亡名單
B細胞惡性腫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讓BTK成為血液腫瘤領域的熱門靶點之一,BTK的異常除了將導致B細胞受體過度活躍,使得B細胞異常增殖導致非霍奇金B(yǎng)細胞淋巴瘤之外,還可使B細胞分泌大量自身抗體,誘發(fā)自身免疫病。因此,多家制藥商也進軍了自免領域。
然而相比B細胞惡性腫瘤中的成功,BTK抑制劑在自身免疫疾病領域卻是屢屢翻車,先后栽倒了一大堆適應癥(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干燥綜合征、特應性皮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銀屑病等),未能顯示出療效。
當時,展現出療效的適應癥-多發(fā)性硬化癥(有效性在Ⅱ期臨床試驗中得到了一定驗證)又有揮之不去的肝損傷的不良事件,進而導致多款BTK抑制劑因此被FDA按下臨床暫停鍵,甚至最終被放棄開發(fā)。
曾被視為收購敗筆
作為這個賽道的一員,賽諾菲也跌倒了數次。
Rilzabrutinib是一種口服、可逆、共價BTK抑制劑,是賽諾菲當初(2020年8月)以36.8億美元收購Principia Biopharma囊獲的3款在研BTK抑制劑之一(Rilzabrutinib、Tolebrutinib、Atuzabrutinib)。而這筆收購一度被認為是賽諾菲最大的敗筆之一,因為這收購而來的三款BTK抑制劑無一例外都遭受了臨床打擊。
當初賽諾菲選擇收購,側重點并非在于Rilzabrutinib,而是其中的口服、腦穿透性BTK抑制劑Tolebrutinib-用于治療多發(fā)性硬化癥。
然而,在2022年6月,FDA暫停了Tolebrutinib在多發(fā)性硬化癥和重癥肌無力的Ⅲ期臨床試驗,因為出現了多例Tolebrutinib引發(fā)的肝損傷病例。隨即在2022年財報中,賽諾菲宣布停止Tolebrutinib用于重癥肌無力的III期臨床,2024年2月,其宣布放棄對該適應癥的所有臨床開發(fā)工作。今年1月,賽諾菲宣布終止Tolebrutinib在復發(fā)型多發(fā)性硬化癥(RMS) 領域的進一步開發(fā)。
雖然,Tolebrutinib在針對復發(fā)型多發(fā)性硬化癥失敗了,但是在非復發(fā)性繼發(fā)進展型多發(fā)性硬化(nrSPMS)取得了不錯數據。
在III期HERCULES試驗中,與安慰劑相比,Tolebrutinib將6個月確認殘疾進展(CDP)風險降低31%,并顯示殘疾改善患者比例翻倍(10% vs 5%),據稱,這是首個在nrSPMS中顯示減少殘疾積累的療法。
今年3月,Tolebrutinib用于治療nrSPMS的上市申請已獲FDA優(yōu)先審評,PDUFA日期為2025年9月28日。若獲批,Tolebrutinib將成為首個治療nrSPMS的BTK抑制劑。
至于收購中獲得的Atuzabrutinib(最高階段Ⅱ期),則在賽諾菲2023年Q1財報中正式宣布全面開發(fā),理由是療效不足且藥代動力學特征不理想。
而Rilzabrutinib在走向批準之前,也是多次臨床受挫。
Rilzabrutinib最早重點開發(fā)的是中重度天胞瘡(一種罕見自身免疫性皮膚?。┻m應癥,然而在2021年9月其Ⅲ期試驗PEGASUS試驗宣告失敗,主要終點和關鍵次要終點皆未達到。這也是全球首個在天胞瘡患者中開展BTK抑制劑對比安慰劑的Ⅲ期試驗。
此外,Rilzabrutinib在特應性皮炎上也遭遇了挫敗,賽諾菲在2023的Q3財報中報告,Rilzabrutinib治療特應性皮炎II期臨床未達到主要終點(第16周EASI評分變化百分比)。
這些失敗的適應癥也如今都已經不再賽諾菲的開發(fā)計劃之列了。
除了賽諾菲之外,諾華的自免BTK抑制劑也報告了上市計劃。2025年2月-3月,諾華已向美國、中國以及歐洲監(jiān)管機構提交Remibrutinib治療慢性自發(fā)性蕁麻疹(CSU)的上市申請,并在中國獲得了優(yōu)先審評。
參考出處:
https://endpoints.news/fda-approves-btk-inhibitor-thats-key-to-sanofis-immunology-strategy/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