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看到微信公眾號《智藥公會》上有一篇標題為《藥廠離職率排名,QC崗位能擠進前三》的文章。
盡管原作者寫了很多QC離職的原因,筆者認為QC人員離職率高可能由以下多種因素導致。
首先,QC工作壓力大。QC 工作通常要求高度的專注和精準,對產品質量的檢測和判斷需要承擔較大責任,長期處于這種高壓狀態(tài)容易導致身心疲憊。對于QC而言,檢驗結果既要考慮精密度,還要考慮準確度。特別是理化檢驗,
一般都需要平行實驗的結果精密度。一旦檢驗結果超出方法運行的精密度,那么實驗是失敗的。
一般實驗室,都會通過能力驗證實驗來測試檢測結果的準確度。筆者曾經分享過,自己和同事參加集團提供的盲樣檢測。因為檢測結果,筆者同事被罰款的故事。最后這位同事離職去其他企業(yè)從事研發(fā)工作了。
其次,工作內容單調重復。日常工作可能較為單一,長時間從事相同的檢測流程和操作,缺乏多樣性和挑戰(zhàn)性,容易產生職業(yè)倦怠。很多制藥企業(yè),都實行定崗制度。一旦被確定為某個崗位,可能就需要一直在本崗位工作。比如,微生物QC就從事微生物檢驗工作。對于微生物檢驗QC而言,不僅工作單調,而且每天除了做實驗,就是洗刷刷,洗刷刷,有時候真的覺得很無趣。
再次,職業(yè)發(fā)展空間有限。在一些制藥企業(yè)中,QC 崗位的晉升渠道不夠清晰或晉升機會較少,使得員工難以看到職業(yè)發(fā)展的前景,從而選擇離開。筆者曾經分享過,筆者曾經的某女同事,一直在某檢驗崗位干到退休。
對于制藥企業(yè)QC來說,能從QC突破到班組長,就很難。這是因為對于理化組或者微生物組,人都很多,但班組長只有一人。要從QC群體升職為班長組,很難。
從次、工作環(huán)境不佳。例如工作場所可能存在噪音、異味、輻射等不良因素,影響員工的工作體驗和身體健康。制藥企業(yè)QC理化組檢驗過程,需要使用很多試劑,這些試劑可能會有毒、有害。微生物組,可能會遇到致病菌檢測,需要額外的防護。因此,很多QC,特別是女性,一旦有機會都會選擇離開QC崗位。
又次,薪酬待遇不理想。如果 QC 人員的薪酬水平與他們的工作強度、技能要求不匹配,或者福利待遇較差,難以滿足員工的生活需求和期望,就容易引發(fā)離職。一般制藥企業(yè),QC名義上屬于技術工種,但是福利待遇上可能是企業(yè)最低一檔。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很多QC都是大學生,目前對大學生群體而言,屬于供大于求,普遍薪酬很低。另外,從企業(yè)角度來看,QC可替代性太強。幾年的QC,甚至于十多年的QC,能干的工作,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都能干,甚至于實習生都能干。
復次,培訓與提升機會少。缺乏持續(xù)的培訓和學習機會,員工難以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知識水平,感到個人能力無法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對于制藥企業(yè)而言,遇到培訓都選擇管理人員出去培訓,而不是一線QC去。如果微生物有培訓,企業(yè)可能會選擇QC經理去參加培訓,或者QC主管去參加培訓,或者選擇微生物組組長去參加培訓。制藥企業(yè)本意是想讓領導出去參加培訓,培訓回來由這些領導給他們的下屬培訓,可事與愿違。有的領導學習回來,因為沒時間或者精力給下屬培訓,或者擔心給下屬培訓后,會被下屬取代,沒有意愿給下屬培訓。
最后,部門間協作問題。制藥企業(yè)QC與其他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協作困難,可能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果不被認可,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制藥企業(yè)QC,既要和采購部門溝通,又要和技術部門溝通,還要和生產部門溝通,更要和銷售部門溝通,同時要和QA部門溝通,以及和領導溝通。這是因為,QC要為這些部門提供數據。特別是,一些制藥企業(yè),一旦遇到OOS,就無休止的復檢,直至復檢合格了。最后還會說“明明是合格的物料/產品,硬是被你們給檢不合格了”“你們看,現在不就合格的?”。每當這時,很多QC都被氣的要吐血,有的QC扛不住,就選擇辭職。
另外,質量管理體系不完善。企業(yè)內部質量管理體系混亂,流程不規(guī)范,導致QC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和挫折感。對于大多數制藥企業(yè)而言,QC管理還處于起步階段。這是因為QC本是技術性很強的工作,但是因為諸多原因,都不愿意在此領域深耕,因此很多制藥企業(yè)的QC管理體系,都很弱。
綜上所述,QC離職率高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企業(yè)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改善工作環(huán)境、提供發(fā)展機會、優(yōu)化管理體系等,以降低離職率,穩(wěn)定 QC 團隊。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