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球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很高的腫瘤疾病,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在肺癌中,非小細胞肺癌最為常見,約占所有肺癌的85%。近年來,基因檢測技術的發(fā)展為腫瘤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基因突變、表達異常等分子機制已被證實與非小細胞肺癌的發(fā)生和耐藥密切相關。當下,基于基因檢測的個性化靶向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大的成功,非小細胞肺正在向個性化靶向治療的精準治療時代邁進。
談及ALK基因,其對肺癌來說屬于"他山之石",最初是在20余年前以ALK融合基因的形式在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中發(fā)現(xiàn)。2007年,日本科學家Soda在肺腺癌患者腫瘤組織中發(fā)現(xiàn)ALK基因與EML4融合,并揭示其具有致癌性,從此開啟了ALK融合基因的精準醫(yī)療之路!目前統(tǒng)計顯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約有3%-5%為ALK基因重排陽性。
一.一代ALK抑制劑問世
2011年,F(xiàn)DA批準了首個ALK基因重排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藥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I期臨床研究顯示,對于ALK基因重排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克唑替尼(Crizotinib)的客觀緩解率(ORR)達60.8%,無進展生存期(PFS)為9.7月,持續(xù)反應時間達49.1周,同時證實這些獲益與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態(tài)以及既往治療方式無關。隨后的臨床實驗進一步證明了克唑替尼(Crizotinib)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 FDA推薦克唑替尼(Crizotinib)為晚期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以及既往未接受過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的患者的二線治療。
圖一 克唑替尼(Crizotinib)結構式
但是,受ALK擴增、ALK信號通路的旁路激活等因素的影響,多數(shù)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使用克唑替尼(Crizotinib)1到2年內(nèi)就會產(chǎn)生耐藥,從而導致復發(fā)和轉(zhuǎn)移。因此,研究人員不得不開發(fā)二代ALK抑制劑。
二.二代ALK抑制劑--有效克服克唑替尼(Crizotinib)耐藥
色瑞替尼(Ceritinib)是一款二代ALK抑制劑,臨床顯示其具有比克唑替尼(Crizotinib)更高的腫瘤療效。對于未接受過ALK抑制劑治療的患者,色瑞替尼(Ceritinib)客觀緩解率(ORR)為72.3%,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8.4月;對于以往接受過ALK抑制劑治療的患者,色瑞替尼(Ceritinib)客觀緩解率(ORR)為56.4%,無進展生存期(PFS)為6.9月。在治療接受過克唑替尼(Crizotinib)的患者中,色瑞替尼(Ceritinib)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7.8個月,克唑替尼(Crizotinib)和色瑞替尼(Ceritinib)序貫治療的中位總無進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總生存期( OS )分別為17.4個月和49.4個月,也就是說克唑替尼(Crizotinib)耐藥并不影響患者對色瑞替尼(Ceritinib)的治療反應。
圖二 色瑞替尼(Ceritinib)結構式
就不良反應來說,色瑞替尼(Ceritinib)的1-2級不良反應包括腹瀉、惡心和嘔吐,3-4 級不良反應包括谷丙轉(zhuǎn)氨酶( ALT) 、γ 谷氨酰轉(zhuǎn)移酶和谷草轉(zhuǎn)氨酶( AST) 水平升高。部分患者在使用中需要調(diào)整劑量或延遲使用,但僅有少數(shù)患者因色瑞替尼(Ceritinib)不良反應而停藥或死亡。
艾樂替尼(Alectinib)由羅氏制藥公司開發(fā),2015年經(jīng)FDA批準上市,是第三個FDA批準的用于治療ALK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藥物。相對于色瑞替尼(Ceritinib),其優(yōu)勢不只在于對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后進展或耐藥的ALK陽性肺癌晚期患者,還可以讓腦轉(zhuǎn)移患者的腦瘤縮小。目前,艾樂替尼(Alectinib)已被FDA批準用于使用克唑替尼(Crizotinib)進展或耐藥或不耐受的患者一線、二線治療。
圖三 艾樂替尼(Alectinib)結構式
2017年,美國FDA批準了阿瑞雅德公司研發(fā)的新型口服ALK抑制劑--布格替尼(Brigatinib)上市。研究證實,布格替尼(Brigatinib)可以選擇性抑制 ALK、ROS1和其他超過250種激酶,體外實驗顯示布格替尼(Brigatinib)效力在比克唑替尼(Crizotinib)高12倍,并且能夠克服克唑替尼(Crizotinib)耐藥。在一項納入了137名患者(79名患有ALK重排的NSCLC)的單臂、開放、多中心1 /2期臨床試驗中,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分別為74%和13.4個月;對于曾接受過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的ALK重排患者,布格替尼(Brigatinib)組的客觀緩解率(ORR)和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分別為44%和13.2個月;79名在基線評估時有可測量的腦轉(zhuǎn)移病灶的患者顱內(nèi)反應率和顱內(nèi)無進展生存期(PFS)中位數(shù)分別為87%和15.6個月。這些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布格替尼(Brigatinib)對之前曾接受或未接受克唑替尼(Crizotinib)治療、疾病發(fā)生進展、耐藥以及腦轉(zhuǎn)移患者均有效。
圖四 布格替尼(Brigatinib)結構式
三.三代ALK抑制劑--中樞作用活性高
2018年11月,F(xiàn)DA批準了輝瑞公司旗下全球首個三代ALK抑制劑--勞拉替尼(Lorlatinib),用于治療既往使用過一代、二代ALK抑制劑出現(xiàn)耐藥的患者。臨床實驗顯示,Lorlatinib在曾接受過其他ALK抑制劑治療的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具有優(yōu)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具有明顯的中樞活性。一項基于334名、非隨機、多中心臨床實驗顯示:勞拉替尼(Lorlatinib)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8%{完全緩解率(CR)為4%,部分緩解率(PR)為44%};89例患者的顱內(nèi)反應評估顯示,客觀緩解率(ORR)為60%{顱內(nèi)完全緩解率(CR)為21%,部分緩解率(PR)為38%}。
圖五 勞拉替尼(Lorlatinib)結構式
勞拉替尼(Lorlatinib)作為首個上市的三代ALK抑制劑,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上主要優(yōu)勢在于安全、可過血腦屏障且中樞作用活性高。目前已知勞拉替尼(Lorlatinib)的主要不良反應有:水腫、周圍神經(jīng)病變、呼吸困難、疲勞、關節(jié)痛、認知障礙、情緒影響和腹瀉等。
四.未來可期
在最近召開的IASLC世界肺癌大會上,貝達藥業(yè)與美國Xcovery公司的新型ALK抑制劑--恩沙替尼(Ensartinib)的III期eXalt3試驗結果揭曉,數(shù)據(jù)顯示一線使用恩沙替尼(Ensartinib)優(yōu)于克唑替尼(Crizotinib)。與此同時,全球還有諸多藥企和醫(yī)藥工作者在致力于新型ALK抑制劑的開發(fā),可以肯定未來還會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ALK抑制劑。ALK抑制劑做為肺癌精準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余年來已經(jīng)為肺癌的治療做出了重大貢獻,在肺癌發(fā)病率持續(xù)上升的當下,ALK勢必還要有更大的做為,造福廣大肺癌患者。
參考資料:
1. https://journals.lww.com/oncology-times/Fulltext/2020/10200/Ensartinib_as_Treatment_for_ALK_Rearranged_NSCLC.1.aspx?context=FeaturedArticles&collectionId=2;
2. Lorbrena® (lorlatinib) significantly improve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 first-line ALK-positive lung cancer. 2020;
3. Ceritinib versus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LK-rearrang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previous- ly given chemotherapy and Crizotinib ( ASCEND-5 ) : a randomised, controlle-d,open-label,phase 3 trial,2017;
4. Activity and safety of Brigatinib in ALK-rearrang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other malignancies: a single-arm,open-label,phase 1 /2 trial,2016;
5. FDA approves lorlatinib for second- or third-line treatment of ALK-positive metastatic NSCLC. 2018.
作者簡介:云天,藥物化學博士,主要從事小分子藥物研究,尤其擅長小分子藥物的合成工藝及后期藥物開發(fā)研究,已完成多個抗癌藥物分子的合成和活性評估。
合作咨詢
肖女士
021-33392297
Kelly.Xiao@imsinoexpo.com